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活动 >  其他研修班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暑期研习班
其他研修班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暑期研习班

        2018年7月23日,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暑期研习班在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开班。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习班。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香港皇朝傢私集团董事长谢锦鹏先生、清华大学赵平安教授、中山大学陈伟武教授和范常喜教授出席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陈伟武教授主持,吴振武教授致欢迎辞,鼓励学员们充分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谢锦鹏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与饶宗颐先生交往的经历,并与学员分享了饶先生“求真、求是、求正”的精神,对于众多年轻人能够承继饶先生未竟的学术事业深表欣慰。赵平安教授代表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介绍了研习班的情况,勉励大家在研习班期间彼此切磋,共同进步,同时也对承办方提供的优越条件表示感谢。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习班旨在普及出土文献基础知识,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培养后备力量,采用专家授课、学员互动研讨、文化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前已成功举办过三届,本届研习班由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中山大学饶宗颐研究院联合承办,为期15天。


7月23日,吴振武教授以“中国古文字及其考释方法”为题,向学员介绍了中国古文字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古文字考释方法,着重指出应将古文字形、音、义结合起来考释古文字。


7月24日上午,冯胜君教授以“战国文字概要”为题,介绍了铜器、玺印、货币、石刻、简帛等战国文字材料的研究情况。


7月24日下午,赵平安教授为学员讲述了清华简整理研究中同篇异体、词句对读、字形索源、故事流变等问题。


7月25日上午,范常喜教授以“遣策简牍考释举隅”为主题,向学员介绍了战国秦汉简帛中有趣的名物考证。


7月25日下午,刘钊教授以“出土文献与《山海经》”为题,向学员们展示了如何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和《山海经》等传世文献来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7月26日,刘绍刚研究员向学员讲授了书法研究中的“渊薮与借鉴”,还即兴挥毫,使学员们受益颇多。 


7月28日,徐在国教授按时代和国别介绍了新出土陶文的著录和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安大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7月29日,黄天树教授以“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车马”为主题,讲解了甲骨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带领学员们精读了《殷墟书契菁华》中的部分内容。


7月30日上午,陈伟武教授以“古文字资料与上古汉语词汇研究漫谈”为题,从字词考释的实例入手,探讨了词汇研究的相关问题。


7月30日下午,杨泽生教授主要从文字偏旁相互关系和美学需求两方面讲解了古文字字形变化的理据。


7月31日,陈松长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简帛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并对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过程、内容和研究价值作了简要介绍。


8月1日下午,田炜教授介绍了出土文献研究中简单逻辑的运用,以“书同文字”政策的研究为例,强调进行逻辑论证时应注意从矛盾观点中发掘机会、树立新说要先破后立、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等要点。


8月2日上午,施谢捷教授以“秦封泥整理漫议”为题,详细介绍了秦封泥的整理和著录情况,并指出著录方面存在的5大类问题,指出可以从封泥释文问题、残损封泥归属及缀合、封泥资料引用、封泥呈现的特殊结构文字等方面进行封泥的整理研究。下午施教授向学员介绍了北宋、明清等早期印谱在古玺整理方面的作用。


8月3日下午,陈斯鹏教授以“楚简文字的用字习惯”为题,介绍了楚简中有特色的用字习惯,并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


8月4日上午,李守奎教授以“清华简研究的过程”为题,介绍了清华简的入藏、整理、出版与研究,以及“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及其影响。


8月4日下午,研习班举行了结业典礼,李守奎教授、陈伟武教授、范常喜教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随后,研习班的学员分享心得,范常喜教授和陈伟武教授分别作结业致辞。


至此,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暑期研习班圆满结束。